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左撇子應選哪項運動?

多謝國際奧委會及香港政府在三家電視台中間斡旋,我們能夠每晚通宵觀賞奧運。觀賞賽事時,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哪些項目特別多左撇子?我沒有統計,但經驗告訴我,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很多左撇子,不是左撇子特別有天份,而是正如小時候爸爸對我說:「左撇子打球很着數,他們見慣右撇子,但右撇子很少碰見左撇子。」一語道破,爸爸真是有智慧。

當時未知的是,爸爸一句說話扼要地概括了進化學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某種特徵的價值隨着其頻率下降而提升,故此種特徵很難在人口中消失,因為它愈罕見便愈有優勢,網球比賽的左撇子便是一例。左撇子約佔人口十分之一,在單對單要用球拍的比賽較右撇子佔優,應是不爭的事實。

翻查香港出戰奧運名單,參加的單對單對抗性項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劍擊、柔道,前三者左撇子顯然有優勢,至於柔道,門外漢很難分出台上選手究竟是左或右撇子,但我相信左撇子還是有優勢。(職業拳手左撇子比例較平均人口高,說明左撇子打拳有優勢,同樣道理應該適用於柔道吧。)

想像史前時期,兩個原始人為爭食物而打鬥,左撇子勝算較高是肯定的。人類進化大部分在史前時期,想像生命就是一連串你死我活的零和打鬥,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汰弱留強,左撇子終會主宰大局,全人類都變成左撇子,對嗎?不對,當左撇子超過一半,那種「物以罕為貴」的優勢便拱手讓給右撇子,那時右撇子「反攻」,人口的左/右比例膠着在50/50,誰也佔不到誰的便宜。如果生命像是一連串你死我活的零和打鬥,左右撇子應各佔人口的一半。

然而,左右撇子並非各佔人口的一半,零和打鬥以外,生命還有其他決定生存的因素。人類以複雜的社會架構見稱,個體生存有賴群體協助,簡單來說即是別人需要我們的合作,我們也需要別人的合作。合作多了,一些習俗、標準便會形成,這些習俗、標準往往有利於多數,不利於少數。文字是一種標準,世上多數文字都是方便右撇子書寫的,教寫字的方法也是以右手為依歸。鋼琴琴鍵右邊高音,左邊低音,主旋律通常在高音,是否方便右撇子彈琴?學打高爾夫球,右手用球桿比比皆是,左手用的或要到專門店搜購,找個左撇子教練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家裏有左撇子,而父母又是傳統一輩,那便一定有人被逼用右手揸筷子的故事。

不難想像,生活在一個充滿習俗、標準的社會(亦即人類社會),左撇子是處於劣勢的。某些硏究顯示,左撇子死於意外的機會較高,就是證明。

左撇子既有「物以罕為貴」的優勢,它不會消失,又有那種「格格不入」的劣勢,永遠只屬少數。最近一篇硏究就是利用這種一加一減的互動,創作了一個數學模型來解釋左右撇子在平均人口的比例,更把模型應用於多種體育項目,嘗試預測各項目職業運動員的左撇子比例,結果與實況非常相近。當然,該模型只能解釋為什麼其中一種撇子佔人口大多數,不能解釋為什麼右撇子勝出而非左撇子。這條更加基本的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答案。

我再翻看香港出戰奧運名單,以上提過四項之外,還有參加單車、體操、賽艇、風帆、舉重、游泳、田徑、射箭、射擊,九項之中,應該沒有左撇子優勢。問題是,有沒有左撇子劣勢?規例中的某些標準會否無意中「歧視」左撇子,例如田徑跑道向左彎,是否方便了右撇子?體操那些凌空轉身三周半,評判會否看不慣左轉呢,教練懂不懂教左撇子凌空左轉,還是強逼運動員全部向右轉?射箭和射擊的器械有沒有左右之分,有的話,左手用器械很難買嗎?

某些體育項目,左撇子優勢十分明顯。至於左撇子劣勢,可能更普及,不過很難察覺,更沒人理會吧了。

(2012 年 7 月 28 日 信報副刋)

學術參考:
Daniel M. Abrams, Mark J. Panaggio (2012), “A model balancing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can explain our righthanded world and the dominance of left-handed athletes,” J. R. Soc. Interface published online 25 April 2012. doi:10.1098/rsif.2012.0211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提升運動員水平的捷徑

兩組高爾夫球發燒友接受邀請,做一個實驗。實驗需要他們在綠地氈上推桿(putt),室內練習那種。公平起見,他們使用同一支球桿,在同一幅地氈上,瞄準同一個球洞。站在離洞兩米以外,硏究員叫他們估計洞口大小,並用繪圖軟件畫出。然後,推三桿作為練習,跟着十桿正式比試,成績記錄在案。

第一組平均入洞5.30球,第二組平均入洞3.85球,哪組球技超卓,顯而易見。奇怪的是,兩組人是隨機分配,事前只知道他們都是高爾夫發燒友,球技高下不得而知,為什麼兩組表現相差這麼遠?更奇怪的是,第一組估計球洞9.60厘米闊(平均值),第二組估計8.75厘米闊,同一個洞,竟然「各洞入各眼」,看見洞口較大的一組手風亦較順,兩者有關連嗎?為什麼第一組看的球洞特別大?

秘密,就在一句說話。實驗只用一支球桿,但硏究員給第一組球桿的時候會說一個謊話:「這支桿是Ben Curtis用過的。」你和我未必認識Ben Curtis,但美國的高爾夫愛好者大多認識這位薄有名氣的職業球員,為什麼不說Tiger Woods,可能顧及實驗的可信性吧,太知名球員的球桿千金難買,Ben Curtis可能就是那種薄有名氣、卻又未至「高不可攀」的職業球員吧。無論如何,第一組受試者全部聽過Ben Curtis的名字,以為手中球桿來自一位職業球手。第二組接過球桿的時候,硏究員沒說什麼,只知那是一支很貴的普通球桿。

就這樣,第一組看見的球洞較大,推桿亦比較優勝。提升運動員水平很容易,只要說服他們某件器械曾為某某優秀運動員所用,就是這樣簡單,至少在實驗室裏這樣簡單。

看見球洞較大的現象十分有趣,心理學家早已認識類似例子--網球好手,看見網球較大;射籃準繩,看見籃框較闊;球擊得遠,看見棒球較大;雖然不見實驗證明,我敢打賭百步穿楊的人看見的紅心亦較大。然而,過往實驗只探討比賽之後的感觀,今次實驗的洞口大小估計安排在推桿之前,說明感觀在比賽之前已有差異。

另一個問題是,會否純粹提起Ben Curtis的名字便足以喚起潛意識對優秀的聯想,令水平提升?換句話說,水平提升與球桿無關,全是Ben Curtis的名字作祟,心理學中,這類priming的例子比比皆是。該實驗沒有探討這問題,但我相信球桿是有用的。

看看另一次實驗,探討如何提高專注力,受試者分三組,第一組穿著畫家袍,第二組枱面放着醫生袍(沒有穿上,枱面的醫生袍發揮priming功效),第三組穿著醫生袍,你猜哪組最專注?第三組最專注,第二組次之,第一組包尾。可見priming效用的確存在,但不及穿起醫生袍來得有效,同樣道理,聽見Ben Curtis的名字縱使有效,拿起他的球桿應該更有效。球桿的功能不能抹煞。

想香港運動員在奧運再奪獎牌?看完本文,教練大可順藤摸瓜,掏出形形式式的「寶物」提高運動員心理質素。可是想深一層,一位好教練不能只靠這道板斧,難道每位運動員每次比賽都要送某某前輩的某件「寶物」嗎?送得多,運動員也不信你。平庸教練與優秀教練的分別在於,前者只懂一個謊話來提升你的心理水平,聽得多會厭,後者卻懂千千萬萬個謊話,在不同場合說給不同運動員聽,而且百聽不厭。

(2012 年 7 月 21 日 信報副刋)

學術參考:
Hajo Adam, Adam D. Galinsky (2012), “Enclothed cogni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8, 918–925. doi:10.1016/j.jesp.2012.02.008

Charles Lee, Sally A. Linkenauger, Jonathan Z. Bakdash, Jennifer A. Joy-Gaba, Dennis R. Proffitt (2011), “Putting Like a Pro: The Role of Positive Contagion in Golf 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 PLoS ONE 6, 10, e26016. doi:10.1371/journal.pone.0026016

Jessica K. Witt, Dennis R. Proffitt (2005), “See the Ball, Hit the Ball: Apparent Ball Size Is Correlated with Batting Averag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937-938.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偷錢也有不同的偷法

新政府上任不久便醜事頻傳,梁宅僭建以外,還揭發高永文、蘇錦樑、吳克儉也有僭建,及麥齊光疑似騙取租屋津貼。唉,這個政府能夠再爛下去嗎?

挽救不是沒辦法,只要製造一些更轟動的醜聞,公眾自會轉移視線。想像,明天某某行會成員涉嫌高買,後天某某政助涉嫌打荷包,相較之下,僭建和騙租屋津貼實屬「小菜一碟」,特首及他的問責班子操守頓時給比上去,這樣棄車保帥,有政府着數。

這裏隱藏一個非常有趣的心理現象。僭建是在政府不知情下擴大家居面積,交少了差餉,可視為逃稅,從庫房「偷」走了一些稅款;騙租屋津貼令政府多了開支,也可視為「偷」了一些公帑;高買可能只是偷一支十幾元的原子筆,打荷包得益視乎哪人的荷包而定,但橫看豎看,高買和打荷包造成的金錢傷害,遠不及僭建和騙津貼對庫房的金錢傷害,前者傷害私人荷包,後者傷害公共荷包,為什麼前者嚴重,後者沒那麼嚴重?

當然,抽水政客堅持四項罪行一樣嚴重,一樣罪無可恕,一樣是缺乏誠信的鐵證,但平心而論,你寧願自己的兒子僭建、騙租屋津貼,還是高買、打荷包?為什麼「偷」錢愈多,罪行反而愈輕?(至少觀感如此)

因為偷錢有直接與間接之分。做個思想實驗,你會偷朋友一支五元的鉛筆,還是從他的銀包偷五元再去買一支鉛筆?相信多數選擇前者,藉口包括「佢上次借咗我支筆都唔記得還啦」、「一支筆啫,佢冇咁小氣嘅」。偷筆較容易理解為朋友間正常關係的一部分,心理上「可塑性」較高,受良心責備的時候,能找多些理由跟自己的良心狡辯。偷錢方法愈間接,心理「可塑性」愈高,狡辯空間愈大,不單對別人狡辯,還是對自己狡辯。

數年前美國一個實驗,在某大學一些公共雪櫃放了六罐汽水,另一些雪櫃放了六張一元美鈔,汽水在七十二小時之內全部消失,美鈔原封不動,你說奇怪不奇怪?

該實驗勾起我的聯想,想像一間公司,某員工偷了一支塗改液因而被老闆解僱,大家會說:「嘩,咁孤寒嘅,一支塗改液芝嘛!」另一員工偷了三十元被老闆解僱,不知你感覺如何,但肯定不會覺得老闆孤寒,甚至覺得那人活該,對嗎?人就是這麼奇怪。

政府工福利優厚,騙取福利容易過偷錢(不論操作上或心理上),是不是製造機會給公務員偷公帑呢?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醜聞潮令我領悟一個道理,俗語云「多隻香爐多隻鬼」,多一樣福利便多一條法律罅,多一尺地方便多一尺潛在僭建空間,你說他們是不是活該?

(2012 年 7 月 14 日 信報副刋)

學術參考:
Shahar Ayal, Francesca Gino (2011). Honest Rationales for Dishonest Behavior. behaviourlibrary.com

Mazar, N., Amir, O., Ariely, D. (2008). The dishonesty of honest people: A theory of self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5, 633-644.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梁班子「轉數」唔夠快?

政府換屆,曾班子退下,梁班子上台,大家都希望新人帶來新氣象,是否如此有待時間證明。幾可肯定的是,曾蔭權問責班子有一特徵是「後無來者」的,未來誰人上場也難以匹敵,我說的是宗教信仰。

一位行政長官加十五位問責司局長,共十六人之中,曾班子有十四人是天主教/基督教徒,只有曾德成和陳家強例外,如此高的教徒比例,相信日後再難遇見。

曾德成和陳家強兩位非教徒「順利過渡」至新問責團隊,換句話說,新面孔之中只需一人為非教徒,今屆教徒便比上屆的少。少了教徒的問責團隊思維有什麼轉變?以下三條問題可提供一點線索。

(一)一枝哥爾夫球棍加一個哥爾夫球總值1,100元,棍比球貴1,000元,球值多少?〔100元,50元〕

(二)10個工人10個月起10間屋,100個工人需時多久起100間屋?〔100個月,10個月〕

(三)池塘裏有些荷葉,荷葉面積每天以雙倍增長,48天後覆蓋整個池塘,覆蓋半個池塘需時多久?〔24天,47天〕

方括號內兩個答案,第一個是直覺答案,第二個是正確答案。信神的人傾向第一答案,即是依靠直覺多於思考。曾蔭權問責班子幾近全部信徒,決策是否用心多過用腦?

注意,硏究說「信神」的人較受直覺主導,沒說什麼宗教,「信神」不一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但我相信天主教或基督教徒一定信神吧。

憑直覺也不一定壞事。人腦分為兩種轉速:快和慢。快轉速是不花腦汁的自然反應,例如碰見朋友,你不用刻意分析他的輪廓、髮型、高矮、膚色才認得他是你的朋友,又例如聽見別人說話,你不用刻意分析他的口音、語氣、用詞才知道他來自大陸,又例如看見一隻狗,你不用分析牠的表情、吠聲、跑姿、動作才知道牠向你撲來,又例如閱讀本文,你不用分析油墨的粗幼、方向、位置才讀得明白。快轉速十分有效率,生活裏亦十分有用,常人叫它做直覺,或本能。

47 x 23 = ?

這不能用直覺解決了,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計算出來。這是一條「要諗」的題目,「要諗」即是慢轉速,需要刻意思考。教育強調的邏輯思考、批判思考、理性思維都是一些「要諗」的東西,都是牽涉腦袋慢轉速部分。

47 x 23 = 1031?

對嗎?我有沒有欺騙大家?邀請大家認真計一計。

經過一輪慢轉速活動,再問你,你信有神嗎?

硏究發現,慢轉速活動能夠動搖信仰;認真思考一些東西之後,對神的信心會減弱。基本上,信仰與慢轉速活動(思考)是相左的。

相反,信仰與快轉速活動(直覺)是相輔相成的。傾向快轉速的腦袋,信仰較為堅定。

回到原先問題,少了教徒的問責團隊決策如何轉變?少了直覺,多了思考,看似肯定。決策質素就此提升?未必,視乎思考什麼,以社稷為先,還是個人榮辱為先?鬥爭為上,還是包容為上?思考看似比直覺優勝,但思考擺脫不了直覺的牽絆。

再者,少了教徒,「信仰」未必減少。信上帝的人少了,盲從西環的人可能多了。共產黨主張無神論,並非無神,他們自己就是神。

(2012 年 7 月 7 日 信報副刋)

學術參考:
Will M. Gervais, Ara Norenzayan (2012), “Analytic Thinking Promotes Religious Disbelief,” Science 336, 493. doi:10.1126/science.1215647

Amitai Shenhav, David G. Rand, Joshua D. Greene (2011), “Divine Intuition: Cognitive Style Influences Belief in Go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1037/a0025391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Higgs boson 基本知識

Higgs boson 是什麼?為什麼重要?對未來物理學發展有何暗示?看看這段片……

Source: New Scientist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墨魚「男女同體」

男墨魚一邊係男,一邊係女 -- 向着女墨魚的一邊是男,另一邊是女,避免另一隻男的過來爭食。

如果有多隻男在附近,便不會使這一招,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牠覺得很難同時欺騙多條男性,表示墨魚有很高的 social intelligence。

Source: New 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