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地心捷徑探險記

去地球對面,其實唔一定要搭飛機。

挖個穿透地球嘅窿,跳落去,不就是一條捷徑?

唔係想像咁簡單……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高清)降落火星

一同經歷好奇號降落火星前的幾分鐘,由 heat shield ejection 至安全着地。片段由它每秒四拍的高解像度照片串連而成,畫質可調較至 HD。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奧運獎牌算算賬

兩星期前看過奧運獎牌預測,今天回顧一下。

那些預測其實頗準確,以獎牌總數排名,前十位國家估中的。有別於一般看法,我認為排名應以獎牌數目而非金牌數目,前者應是一國體育水平更佳指標,樣本較大,統計上更有意思吧。

下圖把實際獎牌與預測重疊,觀察如下:

• 美國金牌超乎預期。
• 中國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吧。
• 俄國和英國近乎預測的上限,應該滿意了。
• 澳洲比較失望,金牌和獎牌俱低於預期的下限。
• 單看金牌,有人以為那是日本國力日衰的寫照,但看總獎牌呢,日本沒有衰落的跡象;以總獎牌計,它排第六,僅次於德國。

哪個預測系統最準確?需要計數,無時間做了。


(信報暫停科學版,我頓失容身之所。沒有稿費的支持和交稿的壓力,很難每星期下筆,偶爾遇到重大科學新聞,寫一寫還是可能的,要看緣份了。)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誰的預測最啱聽?

奧運會過了一半,獎牌榜開始成形,不如帶大家重溫一些「賽前預測」。林行止曾經提過,經濟學家利用一些如人均收入、人口等宏觀數據便能大概預測某國所得獎牌數目,老實說,原理並不高深,結果也不令人意外,愈富有的國家愈多獎牌,愈多人的國家愈多獎牌,俱是顯淺易見的現象,經濟學家把之量化而已。

今次我從網上找來三份最易找的報告或報導,分別代表三種預測系統,比較它們的異同。第一個系統屬於 Colorado College 的 Dan Johnson,第二個系統屬於 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 的 Andrew Bernard,第三個系統屬於投資銀行 Goldman Sachs,各系統的考慮因素撮要在下表。

 








(1)




(2)




(3)




(4)
Dan Johnson    
Andrew Bernard    
Goldman Sachs      

人均收入、人口、主場皆是「例牌」項目,其餘的簡介如下。

(1) Dan Johnson 認為主辦國周邊的國家免卻舟車勞頓之苦,是一種優勢。

(2) 前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今日的中國、北韓、古巴,刻意培育頂尖運動員眾所周知,這是計劃經濟的優勢。

(3) Andrew Bernard 說,頂尖運動員好像「durable capital goods」,「壽命」橫跨幾屆奧運會,故去屆獎牌數目應對今屆有所啟示。我認為這是十分聰明的設計,使系統能夠與時俱進。

(4) Goldman Sachs 當然順便推銷一下自己的產品,他們編製了一個 Growth Environment Scores 的指數,考慮當地政治穩定性、人力資本、經濟環境等,歸納出一個反映「長遠增長潛力」的指標。不用說,國家的增長潛力與奪金能力成正比。

下圖顯示三個系統給出的預測。不難發覺,Dan Johnson 的預測比較「突出」,跟其餘二者相距較遠,中宣部看了應該很不歡喜,中國的獎牌總數竟然輸給俄羅斯?噢,不打緊,中國的金牌仍然多過俄羅斯,全部預測一致這樣說,新聞只准報導金牌數目就是了。

篇幅所限,不說太多,該圖大家慢慢咀嚼。


(2012 年 8 月 4 日 信報副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