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恐怖谷為什麼恐怖?

四十多年前,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發現一個十分怪異的現象。機器人相貌愈像真,給人感覺愈親切,這是一般而言;但當機器人相貌像真至某一程度(例如 80% 近似),就開始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使人不自在,直至變得近乎百分百像真,怪異感覺才消失。

換句話說,親切感首先跟隨像真度上升,像真至某一程度,親切感就會急降,然後又會急升,當相貌與真人難辨的時候。親切感搭完這程過山車,途中經歷那段感覺怪怪的「似似哋人又肯定唔係真人」的情感低谷,術語稱為「恐怖谷」(uncanny valley)。

恐怖谷為什麼存在,為什麼「似真非真」面孔引起那種怪異感覺,現在還是不明白。有人說,那些面孔使人想起死亡;又有人說,那些面孔帶着異於常人的特徵。最近一次硏究指出另一種可能性。

人最獨特之處,在於思想;普遍認為人是唯一懂得思想的動物。思想是內在的,沒有客觀準則,與其說人有思想,不如說人覺得自己、也覺得別人有思想;與其說動物沒有思想,實情是人覺得動物沒有思想。有沒有思想,只是我們集體的主觀判斷。我們憑什麼認為某件東西有思想呢?主要憑兩種判斷;一,有行動、計劃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夠「做到一啲嘢」;二,有感覺,能夠「feel 到一啲嘢」。

「做到嘢」的機器,司空見慣;「feel 到嘢」的機器,不慣。

一個機器人,應該冇 feeling,但又像真得叫人隱約感受到它(他?)雙眼流露的情感,這種不對稱,使人不安。

反過來說,一個「做唔到嘢」的人(不懂計劃,不能做正常人做到的事)恐怖一點,還是一個「冇 feeling」的人(沒有喜怒哀樂,沒有正常人的情感)恐怖一點?後者居多。

換句話說,我們覺得某件東西有沒有 feeling 是關鍵。一個看似有 feeling 的機器人,或一個看似冇 feeling 的真人,同樣恐怖。

(2013 年 2 月 14 日 信報副刋)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馬後炮」科學

農曆新年快到,你有什麼新年願望?

我不是指「身體健康」、「世界和平」、「橫財就手」、「事事如意」這些仿如「唸口簧」的恭喜說話,我指的是認真思考過的心中所想。

什麼願望也好,你不必告訴我;說了出來,通常不靈驗。

為什麼願望公開了便不靈驗?純屬迷信?有科學根據嗎?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說法,人把願望公諸於世,便多了一份壓力去達成願望,因為如果願望落空,別人就知道我們「失敗」,為了保住自身「形象」,自當加倍努力使願望成真。用專門一點的說法,公開願望有兩種效果:一,增加自己對這願望的commitment,思想行為變得一致;二,起到問責作用(accountability),言者似對聽者許下「諾言」。

這樣看,願望應該不怕公開,甚至講得愈多愈好。

不幸地,人不是這麼簡單。心理學有另一說法,結論恰恰相反。舉例,孩子告訴媽媽:「我要考第一,每日五點之前做晒功課。」媽媽很安慰,讚孩子乖。孩子得到媽媽的稱讚,你猜他會努力一點還是放輕鬆一點?這個當然視乎他的性格,但不難想像他得到稱讚已感到有點滿足,「放軟手腳」也未可料。

再舉例,某人說:「我志願當醫生,今後一定讀好生物科,將來入醫科。」眾所周知,醫生是一門很有「地位」的職業,聽媽媽們之間的閒聊便知道;某某孩子不必當上醫生,只要「準備」入醫科,母親已經自豪不已。換句話說,未當上醫生已經有點兒醫生的地位,只要公開宣佈你當醫生的企圖。

有些目標或願望,告訴別人就是成功的一半;既然成功了一半,完成餘下的動機增強還是減少?當然視乎個人性格,對某些人而言,動機減弱是情有可原的。

把新年願望公諸於世,究竟更靈驗還是不靈驗?心理學兩面證據都有,亦即毋寧兩可,沒有結論;一切視乎個人性格和願望本質。

心理學和經濟學皆是「馬後炮」科學,能夠解釋所有事物,但又不能預見任何東西。

(2013 年 2 月 7 日 信報副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