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愈骯髒愈健康?

逛超市,一罐杏仁蓋上有張貼紙,註明「全無花生成分」。心想,一定是怕花生敏感的人誤吃,後果可大可小。

我是七十後,大學畢業以前從未聽過吃花生也會敏感。第一次聽聞,是在加拿大一些同事之間,原來過敏反應可以非常嚴重,塗過花生醬的餐刀即使抹乾淨,花生敏感的人若不慎拿來進食,或有生命危險的(當然視乎其敏感程度)。花生可以殺人,對當時的我來說實在匪夷所思。

後來回流香港,再沒聽見花生敏感,直至近幾年,傳媒斷斷續續提及,食物也偶然見標籤。看來,花生敏感已由西方傳到香港!

花生敏感成因是什麼?為什麼近年才現身香港?醫生沒有答案。事實上,花生敏感只是大趨勢的一部分,其他常見敏感如花粉症、濕疹、哮喘都是上一代少見的。香港已經走慢了一步,西方先進國家早已發生這種趨勢。

現代社會的衛生和醫學遠勝從前,我們有清潔食水及排污設施,小孩接種林林種種的疫苗,升降機按鈕幾小時消毒一遍,很多疾病在我們「步步進逼」下「節節敗退」,為什麼敏感症能夠反其道而行,在發達地區「大行其道」呢?

英國曾有一個調查,從 1958 年開始,追蹤 17,000 個新生兒童,希望找到花粉症一點端倪。三十年後整理數據,發現花粉症與家中排行有關,兄姊愈多,患花粉症機會愈低。為什麼這麼奇怪?難道兄姊有些神奇力量?有人猜想,兄姊把屋外細菌帶回家中,弟妹與細菌接觸增多,免疫系統得到適當的「訓練」,患敏感機會降低。敏感雖然成因未明,但一般認為由於免疫系統過度「驚慌」,對外來物「草木皆兵」,一有「風吹草動」便反應過大,甚至倒過來攻擊自身細胞。所謂「過敏」,可解讀為免疫系統「過度敏銳」。

現在講究衛生,城市兒童接觸細菌的數量和種類比從前的少,免疫系統得不到足夠的「訓練」,因此敏感頻生。愈衛生愈易敏感,這就是「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說明敏感是「富人病」,是社會進步衛生提高的「後遺症」。很多硏究提供了「表面證據」,例如東西德合併之後,比較兩地哮喘個案,西德明顯多於東德,儘管後者空氣污染遠為嚴重;同一社會裏,中產家庭比低下階層容易患敏感,城市人比鄉下人容易患敏感;總而言之,多次調查結果一致顯示敏感與財富是成正比的,這是支持衛生假說的「表面證據」。

然而,隨着財富而來不僅是衛生,還有生活文化的轉變(戶外活動少了,開冷氣多了,吃快餐多了,接觸化學品多了),敏感的冒起會不會是衛生以外的因素引致的?當然有可能,因此衛生假說現時仍是「假說」,科學家猜想免疫系統如何在「過於」衛生的環境下缺乏「訓練」儘管說得言之鑿鑿,箇中機制仍是不明所以的。

衛生假說最吸引的地方未必是其正確性,而是心理上。人們愛說溫室長大的孩子經不起風浪,衛生假說暗示溫室長大的免疫系統經不起風浪,都是帶着一點仇富或一代不如一代的心態,也許這是衛生假說的最大賣點。

(2012 年 5 月 26 日 信報副刋)

學術參考:
Duncan Graham-Rowe (2011), “When allergies go west,” Nature 479, S2–S4. doi:10.1038/479S2a

4 則留言:

  1. 作為一種市井哲學,仇富或覺得一代不如一代的心態,的確可以是衛生假說的賣點,但亦不止,還更包括對潮流的抗拒。而且,間接證據、以及免疫理論相當多,此假說與全球暖化的“真假”堪比。

    這類科學,大多跟哲學是分不開的。

    回覆刪除
  2. 我想如果網主順便介紹外國醫生做的「養寄生蟲醫敏感」實驗,對讀者理解更有幫助。(當然這不是鼓勵讀者去吃寄生蟲卵)

    C.M.﹕有「哪種」科學是跟哲學沒關係的﹖又,我看不出衛生假說跟「對潮流的抗拒」有何關係。

    其實在免疫學而言,免疫系統的兩部分(分別對付寄生蟲、細菌和病毒)是要平衡的,它們互相抑制對方。所以衛生假說認為因為某類病源體接觸得太少而令系統失衡,的確是說得通。當然一個科學理論要得到證明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覆刪除
  3. 「對潮流的抗拒」:相信 CM 意思是「對轉變的抗拒」,任何轉變或多或少令人不安。

    報館容許的字數少了,解釋或有不足,見諒。

    回覆刪除
  4. 方潤兄:

    所言甚有道理。如果作一個粗疏的分類,“非生物類”的科學,尤其近乎定律的,其哲學(原理/基礎?)若非莫測高深就是與我等凡夫拉不上邊;而那些“跟生物有關”的科學,其當中哲理不是讓人豐富滿足,就是紛擾塵世。

    Nick兄:

    「對轉變的抗拒」。近矣。意思是,人不只有羊群心理,亦有反羊群心理。父母為孩子所作的選擇,不一定是理性的,也可以來自天然,不過演化中/後的結果而已。

    另,無須“見諒”。對閣下第二段所言,深感佩服。小城科學不愧小弟值得流連之鋪。見笑。

    再方潤兄:

    多點幽默感,多點天馬行空,如此豐富人生,豈不快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