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性不變,醜聞的循環亦不會變;但是,如果有些科技能夠改變人性呢?例如,一個逼人說真話的頭盔,一副改寫道德標準的眼鏡,或一部增加信任的電視機?我敢斷言,如果唐英年有第一件,反唐營人士有第二件,普羅市民有第三件,唐宅僭建不會演變成風波;它們若得廣泛採用,我深信其他醜聞亦會從此絕跡香港。
逼人說真話的頭盔?
去年中,愛沙尼亞某大學做過這樣的實驗。受試者坐在電腦前,螢光幕隨機顯示一個紅圈或藍圈,受試者的任務是說出該圈的顏色,但他有說謊的自由,可以如實報告,也可任意胡扯。為了「鼓勵」說謊,實驗特意指示應該「偶然講吓大話」,像慈母叮囑入世未深的兒子。測試進行時,一塊磁鐵對受試者前額作出干擾,你猜他的行為有何變化?
當左前額受到干擾,說謊次數增加;當右前額受到干擾,說真話次數增加。如要確保特首候選人的誠信,每次發言都用磁鐵干擾一下他的右前額,或者市民應該推動這樣立法。最方便就是規定配戴一些「合資格」的磁石頭盔,每次發言都要戴住,那特首候選人便句句實話,誠信無懈可擊。
用磁石干擾腦袋,這種技術稱為「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腦的神經脈沖不過是電子的流動(電流),磁場能夠干擾電流,故能干擾腦的運作。
改寫道德標準的眼鏡?
這副眼鏡的關鍵不在鏡片,而在勾着耳朵的柄,還是右邊的那條柄。如果柄上裝了一塊磁鐵,干擾右耳後上方腦袋某部分,道德判斷便受影響。看看兩年前麻省理工一次實驗,考慮以下四種情況:
(一)阿珍知道是砒霜,那瓶真是砒霜,用來沖咖啡,朋友飲了,死掉。(壞心腸,做壞事)
(二)阿珍以為是砒霜,那瓶其實是糖,用來沖咖啡,朋友飲了,無恙。(壞心腸,做好事)
(三)阿珍以為是糖,那瓶其實是砒霜,用來沖咖啡,朋友飲了,死掉。(好心腸,做壞事)
(四)阿珍知道是糖,那瓶真是糖,用來沖咖啡,朋友飲了,無恙。(好心腸,做好事)
阿珍的行為一次比一次「進步」,若你給她的人格評分(一分最差,七分最好),四種情況分別多少分?
兩組受試者,一組正常,另一組右耳後上方受磁石干擾。兩組都是(一)至(四)的評分遞增,但受磁石干擾的人對壞心腸的阿珍明顯較寬容,同時對好心做壞事的阿珍(情況三)比較苛刻,顯示其作出道德判斷的時候,傾向不理會當事人的意圖,較多考慮事情的結果。當右耳後上方受干擾,意圖好壞在道德計算中的比重下降。
如果你是唐英年,地下儲物室的謊言被揭穿之後,你會引導眾人考慮你的苦衷(袒護妻子,這是好的意圖),還是聚焦在說謊這一事實之上(壞的結果)?當然是前者,你希望眾人衡量道德的時候,意圖的比重上升,體諒你的苦衷。這與以上實驗的結果違背,但大家不要忘記,此類硏究尚在初階,道德的尺今天移動一點點,難保明天不能舞高弄低,說不定來年發現刺激右耳後上方,增強那裏的神經活動,便能提升體諒別人的能力;只要別人用心良苦,多壞的事也會原諒,就像今天唐營支持者一樣。
如果真有這種科技,每當敵方陣營窮追不捨,只要各人贈送一副眼鏡,太陽鏡、近視鏡、老花鏡,什麼鏡也好,最緊要右柄暗藏一塊磁石,使戴者不知不覺間體諒了你,風波自會平息於無形。
增加信任的電視機?
兩年前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做過這樣的實驗。首先,請受試者寫出最喜歡和最討厭的人的名字,然後觀看一段片,看畢後,一位陌生人路過,向受試者借錢,你猜他願借多少?先前觀看的片段如何影響借錢的意欲?事實上,所有片段表面上是相同的,但有三個版本:(一)最喜歡的人的名字在螢光幕一角不斷閃;(二)最討厭的人的名字在螢光幕一角不斷閃;(三)沒有名字在閃。這裏的「閃」,每次只出現 60 毫秒(千分一秒),一般人是意識不到的,可是潛意識已經接收到,不知不覺間影響人的行為。
陌生人問借錢,只是簡化了的說法。受試者觀看片段後,接受一系列測試,看看有多願意信任陌生人。結果是,觀看版本二和三的人沒有分別,觀看版本一的人變得特別「天真」,特別容易信人,螢光幕一角那閃爍的名字顯然在暗暗發功。
試想,電視機一角不斷閃着你愛人的名字,豈不令你「動容」,令你「天真」,令你容易信人?當然,每人喜歡的人不同,此技倆若要廣泛運用,便得閃着一些廣受愛戴的人 -- 德蘭修女,甘地,曼德拉,昂山素姬,毛澤東?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耶穌,孔子,觀音?
政府大可咨詢一下廣大市民,看誰最受愛戴,然後立法規定電視機或電視台一定要在某角落不斷閃着那人的名字,不消數天,社會必定不知不覺被和諧掉,醜聞亦會從此消聲匿跡。
(2012 年 2 月 25 日 信報副刋)
學術參考:
Inga Karton, Talis Bachmann (2011), “Effect of prefront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spontaneous truth-telling,”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25, 209-214. doi:10.1016/j.bbr.2011.07.028
Liane Young, Joan Albert Camprodon, Marc Hauser, Alvaro Pascual-Leone, and Rebecca Saxe (2010), “Disruption of the right 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with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educes the role of beliefs in moral judgments,” PNAS. doi:10.1073/pnas.0914826107
Li Huang, J. Keith Murnighan (2010), “What’s in a name? Subliminally activating trusting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11, 62-70. doi:10.1016/j.obhdp.2009.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