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蜘蛛俠》科學解構版


故事裡,蜘蛛俠在高樓大廈中間左穿右插,猶如石屎森林的泰山,他來歷不明,身份神秘,今日就讓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蜘蛛俠射出的絲不只一種,而是最少三種。

多數人會問:「咁多?」

然而,這是問錯問題,應該問:「點解咁少嘅?」自然裡的蜘蛛,能吐七種絲,蜘蛛俠怎會餘下三種呢?

由大家最熟悉的蜘蛛網開始。網周邊的骨架和中央向外伸延的幅射狀絲,是同一種絲,組成網的結構,支撐着網的形狀,可說是蜘蛛的「繩」;繩之間的空位,由有黏性的絲填補,用以捕捉獵物,這些可稱為「絲狀漿糊」;此外,網不是浮在半空,必須依附外物,繩與外物的接獨點,是另一種有黏性的絲,可說是蜘蛛的「膠紙」。假設我是蜘蛛,想築一個網在你房間的牆角,我首先會用「膠紙」把「繩」的一端黏在牆壁,然後走到另一幅牆,再用「膠紙」把「繩」的另一端黏上,如此類推,逐漸在牆角對開的空間建構一個平面,最後再由網中央繞圈向外走,沿途佈下「絲狀漿糊」,形成一個螺旋狀的「天羅地網」。膠紙、繩、絲狀漿糊 -- 這是築網必需的三種絲,每種絲都由獨立的腺體分泌。

某些蜘蛛,能夠分泌兩種「繩」和兩種「絲狀漿糊」,不同品種織的網都不同,大家只需知道,一個蜘蛛網可能已經包含五種蜘蛛絲。

當有獵物落網,蜘蛛會衝過去用絲包裹,包裹用的絲又是另一種類,這令我想起從前街市包紮餸菜,我便姑且稱之為「鹹水草」吧,這是第六種蜘蛛絲。

最後一種,是雌性用來製造卵囊、保護卵子的,直截了當稱其為「卵囊絲」吧。

膠紙、繩、絲狀漿糊、鹹水草、卵囊絲,每種絲的性質因其功能而異,談回蜘蛛俠之前,讓我考考大家,一隻蜘蛛從天花板而降,牠應該用哪種絲呢?懸吊這個功能跟以上哪個功能最相似?是「繩」,用來支撐蜘蛛網結構的「繩」,當然還需要把「繩」黏在天花板的「膠紙」。

蜘蛛俠濟世救人,最需要哪幾件「工具」呢?他在高樓大廈之間「fing」來「fing」去,是一種超高技術的動態懸吊,毫無疑問需要「繩」和「膠紙」。印象中,他會用蜘蛛絲來裹纏敵人,「鹹水草」應派用場。因此,我認為他最少能夠分泌三種蜘蛛絲;說「最少」,因為永不知道他還有什麼秘技,可能連他自己也未完全掌握的秘技。

每談到蜘蛛絲,常聽人說它堅韌非常,強度媲美鋼。我當初半信半疑,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摧毀的蜘蛛網,怎可能與鋼相比?後來知道,比較物料必須以相同體積,蜘蛛絲纖維直徑約一微米,即是千分一毫米,我不知道一條絲包含多少條纖維,但憑肉眼所見,蜘蛛絲直徑絕不超過半毫米,與心目中的鋼條體積差天共地,兩者很難以「直覺」比較。況且,日常說的「硬」、「強」、「韌」等形容詞,在物料學有特定意義,蜘蛛絲究竟哪一方面媲美鋼,甚至比鋼優勝呢?今天就讓我們弄清楚。

一條線,兩邊拉,愈拉力愈大,結果只有一個:斷。拉斷這條線所需的力度,亦即是這條線所能承受的最高拉力,叫「強度」(strength)。蜘蛛「繩」的強度與鋼相約,「絲狀漿糊」的強度只及鋼的三分一(每種蜘蛛絲性質不同,因功能而異,科學家對「繩」和「絲狀漿糊」的認識最深,以下討論亦以這兩種絲為主),總的來說,強度不是蜘蛛絲的「優勢所在」,世上不乏更高強度的人造物料,如碳纖維(carbon fibre)和克維拉纖維(Kevlar fibre,防彈背心物料之一)。

任何物料都有彈性,拉斷之前必作某程度的伸延,問題是伸延至哪個程度才被拉斷。物料學的定義,拉斷時伸延了的長度除以原來長度,就是「可伸延性」(extensibility)。高強度人造物料的可伸延性極低,蜘蛛「繩」的可伸延性十倍於它們,「絲狀漿糊」又十倍於蜘蛛「繩」。那麼,可伸延性是否蜘蛛絲的「優勢所在」?未必。合成橡膠(synthetic rubber)的可伸延性更高。

換言之,蜘蛛絲「強」不過某些人造物料,又「彈」不過合成橡膠,是不是「高不成低不就」呢?等一等,還有另一個概念,叫「韌度」(toughness),這是拉斷一條線需要付出的能量。達致高韌度,有幾個途徑,可以靠高強度(很大力才拉斷),可以靠高可伸延性(拉很長才斷),亦可以靠強度和彈性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蜘蛛絲雖然「兩頭唔到岸」,但勝在「範範掂」,要用頗大力度拉很長距離才斷,韌度超過任何物料。

大自然講求中庸,就是這些巧妙的平衡,令人嘖嘖稱奇。

(2010 年 7 月 27 日 信報副刊)

學術參考:
J. M. Gosline, P. A. Guerette, C. S. Ortlepp, K. N. Savage (1999), “The Mechanical Design of Spider Silks: From Fibroin Sequence to Mechanical Fun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2, 3295-3303.

John M. Gosline, M. Edwin DeMont, Mark W. Denny (1986),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pider Silk,” Endeavour 10, 37-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