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紊亂無序,惹人犯罪


昨文談及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嘗試解釋罪惡蔓延的道理。該理論認為,一扇破窗如果不去修理,路人看見,便以為這是一處「冇王管」之地,可以「為所欲為」。不需多久,第二扇窗給砸破,第三、第四扇窗又給砸破,「冇王管」的訊息蔓延開去,其他罪行亦隨之而來。破窗看似小事一樁,但小事不小,重要是傳達一個壞訊息,吸引更多更大的罪惡。

所以,撲滅罪惡首先從修理破窗這種小事出發。九十年代初紐約市罪惡橫行,後來奉行破窗理論,加緊捉拿一些「雞毛蒜皮」「無傷大雅」的小罪惡,如搭霸王車、當街便溺及醉酒等,不出幾年,治安明顯好轉,很多人把功勞歸於破窗理論。

可是,破窗理論終究只是一個未經實證的理論,紐約市不能作為實證,因為現實世界夾雜太多因素。一扇破窗是否真能惹人犯罪?人在紊亂、無序、骯髒、破落的環境下,是否容易犯罪一點?荷蘭曾有一連串實驗,證實答案是肯定的,今天介紹一下。

假設,你某天獨天回家,經過樓下的信箱,發覺某信箱伸出了一個信封,信封內清楚看見一張100元鈔票。舉目無人,你會偷嗎?如果不偷,下一個路人會偷嗎?

結果發現,如果周圍有塗鴉,27%路人會偷。

如果沒有塗鴉,但地上有垃圾,25%路人會偷。

如果沒有塗鴉,地上又清潔,13%路人會偷。

前二者的偷錢機會是後者的雙倍。很明顯,一個壞環境是會令人變壞的。另外還有幾個相似實驗,採用不同的壞場景(牆上有塗鴉的單車停泊處、散滿購物車的停車場),測試不同的壞行徑(亂拋垃圾、擅闖禁地),結果大同小異,壞環境衍生較多壞行徑,說明破窗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

人其實很受環境左右,承認與否是另一回事。此外還有一些實驗發現,燈光愈暗,做壞事機會愈高;洗完手之後,做壞事機會下降;我敢打賭,洗完澡之後,做壞事機會更低。

如果人是這麼簡單,建構完美社會便很容易,只要裝多些街燈,保證每一角落燈火通明,規定每人每日洗三次澡,每三十分鐘洗一次手,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2012 年 10 月 11 日 信報副刋)

4 則留言:

  1. 謝謝Nick兄的分享,每次讀到你的文章都會學到新知識!

    其實上述的破窗理論和我們會計講的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也有相似的地方。在我們的framework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叫"Control environment 內控環境",其理論也是透過"環境"來影響人的行為。經你這麼一說,我覺得我們的framework極有可能受破窗理論所啟發的。

    回覆刪除
  2. 我唔會偷,因為我驚有細路電視,或者電視台攝影隊偷拍 XD

    回覆刪除
  3. 最近這兩篇好有趣,謝謝分享。在這篇文章最後你寫“如果人是這麼簡單,建構完美社會便很容易,只要裝多些街燈,保證每一角落燈火通明,規定每人每日洗三次澡,每三十分鐘洗一次手,不就天下太平了嗎”我覺得這個理論應該跟其他效果一樣,應該有Diminishing marginal effect。一個很亂的地方突然變乾淨了,那一開始治安進步的效果應該很高。但是如果一個本身不是很亂的地方變得很乾淨的話,以犯罪率來說進步就不會很大改變了。Broken window theory 應該只會令一些本身犯罪意識不高的人有用吧?

    回覆刪除
  4. 所以我覺得心理學係一種有少少「齋噏」的科學,實驗即使「證實」某種effect,首先不是全部人反應一樣(永遠不能100%),其次不知實際應用的效果。

    現實世界實在太多變數,心理學縱然很有趣,但(我認為)實用性不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