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衛星相撞 = 疫症蔓延?

今次轉轉話題,不說香港的科學事,說一下「世界大事」。

大約一星期之前,某間美國公司的一顆通訊衛星和另一顆已停止運作的俄羅斯衛星在太空中相撞,詳情在網上很容易找到,不贅。有需要的讀者可以到以下網頁:

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是以極高速度圍繞著地球運行,真實速度視乎離地面高度而定,每秒(沒錯,是秒)8公里是個很好的估算。兩顆衛星相撞而製造出來的兩大團碎片,也是以相似速度圍著地球繼續轉動。若果這些碎片接近大氣層邊緣,被空氣阻力拖慢,很快便會跌入大氣層,與空氣磨擦產生高溫而燃燒殆盡。體積太大燒不淨盡的,通常會跌落海洋(佔地球表面70%)或杳無人煙之地(90%的人口集中在地球20%的陸地)。遠離大氣層的碎片,因處於接近真空而空氣阻力極低之原故,會繞著地球幾十、甚至幾百年不墜,對鄰近的人造衛星、太空站、穿梭機、以至太空人構成危險。

其實美國軍方的U.S. 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其中一項日常工作就是追縱和監測這些碎片,預測可能發生的「太空碰撞」並發出警告,讓有關單位有充分距離和時間開動引擎,改變航道以避過碰撞。不過,剛剛發生的這次撞擊顯示監測工作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正如這篇報導所說,美軍方需要監測約18,000件「太空飄浮物」,不可能每時每刻都一眼關七;很明顯,飄浮物日漸眾多,每每令監測單位力有不逮。

最大的潛在危險不在於單一次碰撞,而是連鎖碰撞。一次碰撞產生的碎片,令將來碰撞的機會增加,再碰撞,產生更多碎片,令碰撞機會再增加,如此下去難免不會出現一「碰」不可收拾的情況。當然我不是第一個想到,Donald Kessler(曾任美國太空總處顧問)在1978年已經提出過,這樣的連鎖碰撞因此又名Kessler Syndrome,或ablation cascade

「連鎖碰撞」令我想起「疫症爆發」。疫症爆發是疾病人傳人,傳至人人自危;連鎖碰撞是衛星撞衛星,撞至碎片處處都係。我想,可不可以把疾病傳播的 model用到研究衛星碰撞的層面?我不是專家,只是說出一個提議,讓外面的專家看看是否行得通。疾病模型當然不能預測個別的碰撞,但能夠揭示什麼情形最有可能導致難以收拾的連鎖碰撞,並避免其發生。參考另一個學科的模型,看看有什麼insights可以借用。

再次強調,我不是專家,以上提議絕對有可能是垃圾。垃圾拋了出來,有人覺得有用便隨便拿去吧。我也寫了英文版的,不是直譯,較詳細,有興趣可以看看:Satellite Collisions = Epidemi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