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花心,很易受異性吸引,為了收窄求偶對象,我用一條方程式輔助篩選,每見心儀女士,首先給她的樣貌打分,再估量其秀髮長度、身高、身材等等,收集所有表面數據,代入方程式得出分數。用科學手法表達:
這是我的「萬有引力」定律,雲團內的複雜運算是獨門秘方,暫不透露。
運算過後,周秀娜得 1001 分,林志玲得 999 分。我這花心漢,當然希望兩者兼得。(對,我正在發夢,這是我日常生活一部分,大家不要見怪。)
下一步,送花。花束大小該與分數成正比,一分應該等於幾朵玫瑰呢?一分一朵的話,共送 2000 朵,會破產。逼不得已,十分送一朵,用科學手法表達:
不要問我 0.1 或 0.9 朵怎樣送,那是花店的問題。那個「十分一」,科學上稱為「常數」(constant),一個永恆不變的數,正好代表我對兩位女士的情意。事實上,很多物理學方程式都是這個模樣:
骨子裡,我是一位科學家,做事手法與科學家無異,分別只在於我追求的是異性,他們追求的是真理。
常數決定着我們活在一個怎麼樣的世界。萬有引力常數(gravitational constant)決定星體的牽引,庫侖常數(Coulomb's constant)決定正負電荷的吸引力,磁力常數(magnetic constant)決定帶電粒子移動所產生的磁力,蒲朗克常數(Planck's constant)決定量子的大小,氣體常數(gas constant)決定空氣的脹縮。許許多多常數,只要其中一者偏差,宇宙將會截然不同,我們能否存在,太陽系會否形成也是問題。事實上,物理學其中一個「深層次」問題便是為何一些常數好像「設計」得恰到好處,正好創造合適環境供我們生存,難道宇宙真有造物主?難道宇宙真的為我們而設?
常數數值牽連之廣,我有切身體會。上面那條送花方程式,假使常數不用十分一,改用 0.9,即是要送 1800 朵,還是會破產;改用千分之一的話,兩位女士定必覺得有欠誠意。可見這個「送花常數」在我的追求大計是佔着一個如何重要的地位 -- 太大,出師未捷身先死;太小,她們會嗤之以鼻。數值適中,未必成功;數值不宜,定必失敗。常數數值對(我的)宇宙影響至巨,不言而喻。
當我他朝名成利就,財力雄厚,買花萬朵亦綽綽有餘,「送花常數」不妨提升一下,既顯誠意,亦表豪爽。也許這便是我的常數和物理常數不同之處,我的常數是假常數,可因應財力變更,物理常數是真常數,恆常不變。
真的恆常不變嗎?
精細結構常數(fine-structure constant)是物理學另一非常重要的數值,科學家計算過,此常數若是偏差 4%,碳和氧都不會存在,我們亦不會存在。它主宰原子內電子的能量值,當電子由原先能量跳至另一級能量,它會釋放或吸收某一頻率的光線,換言之,當光線穿過氣體,其光譜會改變,被吸收的頻率變得較暗,被釋放的頻率變得較強,投射後形成像梳子般光暗相間的圖案,精細結構常數的名字由此而來。每種氣體釋放或吸收的頻率不同,若光線經過多種氣體,科學家便能靠最終的光譜算出精細結構常數的值。
今年 8 月,兩位澳洲天文學家向學術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遞交了一篇論文(率先刊載於 arXiv.org),說他們發現精細結構常數並不恆常。二人用夏威夷的 Keck 望遠鏡觀察類星體(quasar),這些外太空星體發出的光線,通過宇宙中的氣團到達地球,二人借其光譜計算精細結構常數,發現 90 億光年以外,此常數比現值低 0.0006%。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足以證明物理定律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而會限隨空間而改變!
為了嚴謹查證,二人再用位於智利的 VLT 望遠鏡觀察另一群類星體,結果更叫人吃驚 -- 這次得出的精細結構常數比地球的大,與夏威夷觀察所得恰恰相反!如何解釋兩地矛盾呢?關鍵在於兩只望遠鏡分別位處北半球和南半球,指向宇宙不同方向。朝某一方向望,精細結構常數小於現值,隨視線轉移,常數亦跟着變,漸漸變得大於現值。
據我所知,該篇論文仍在同行審閱之中,還未正式發表。如此重要的發現,未有第三方獨立查證之前,應以步步為營、戰戰兢兢的心態面對為佳。假如最終確認,這肯定是科學史上最驚人的發現之一,打破物理定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傳統假設,會否掀起另一場宇宙認知的革命,只有拭目以待。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說得有智慧。現今世界不只變得快,連物理常數也加入變的行列,真有點教人透不過氣。也許只有「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坦然面對「變幻才是永恆」這個殘酷現實。
(2010 年 10 月 19 日 信報副刊)
其他報導:
Ye cannae change the laws of physics, The Economist
Changing one of nature's constants, Science News
Changes spotted in fundamental constant, physicsworld.com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Varies with Direction in Space, Says New Data, arXiv blog
抱懷疑態度的報導: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is probably constant by Sean Carroll, The Language of Bad Physic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