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是我,我正在量度報紙廣告的面積。
平日翻開報紙,碰口碰面都是全版廣告;近年盛行的免費報章更甚,廣告多過內容。不禁要問,今日的報紙,多少版面用來賣廣告?讀者能夠容忍多少廣告呢?
這問題在腦中縈繞了一段日子,近日終於一鼓作氣,拿起家中 1 月 9 日及 12 日兩份舊《信報》量一量。只量《信報》無甚意思,當然要找其他收費報章比較比較,於是到中央圖書館找來同日期的《蘋果》、《東方》、《星島》、《明報》及《經濟日報》,花了逾三小時量度共十份報紙的廣告面積,你猜哪份廣告最多?
廣告佔版面百分比 | ||
2012 年 1 月 9 日 | 2012 年 1 月 12 日 | |
1 | 經濟 59.6% | 東方 51.4% |
2 | 東方 54.8% | 經濟 47.5% |
3 | 蘋果 43.2% | 蘋果 46.4% |
4 | 明報 38.6% | 明報 36.9% |
5 | 星島 26.4% | 星島 34.1% |
6 | 信報 24.4% | 信報 30.9% |
(註:《星島》、《經濟》及《信報》付送小報,以上數字已把小報計算在內,唯《星島》例外。圖書館保留的《星島》不包括小報,計算已把其面積剔除。)
與你的印象或觀感相符嗎?有想過付錢買報紙,動輒四成是「水份」?
對我來說,最意外是《經濟》和《信報》印象中屬於同一「類型」,非大眾化,讀者群較窄,但廣告份量竟有天壤之別,兩份報紙顯然採取兩種不同的經營手段。以廣告份量觀之,《經濟》似《蘋果》和《東方》多過似《信報》。
免費報紙不收分文,純靠賣廣告為生,廣告版面會否更多?我沒時間翻看所有免費報,唯有以自稱「全港 No.1 最多人睇嘅」《頭條日報》為代表,找來 1 月 16 日及 17 日兩份,其廣告佔版面分別是 62.6% 和 65.9%,果然比收費報章高,但不算高出很多。
除了滿足好奇心,留意報紙廣告面積還有什麼實際用途?記得一位廣告界朋友說,生意不景時,企業最先削減的就是廣告開支。那豈不表示,廣告多寡可作經濟或股市的「領先指標」?如果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或可編製「全港報章廣告指數」,追溯回七十年代,其「預測力」便可驗證一下。可惜我只是一名潦倒的專欄作者,人微言輕,此一「革命性」提議多會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想到自己懷才不遇,不禁望窗長嘆。窗外的景色,活像一張報紙;大廈外牆是廣告,巴士車身是廣告,小巴車身是廣告,的士車頂是廣告,派傳單的人舉着廣告,商場入口的地面也好像貼着廣告。報紙動輒四成是廣告,窗外視線的廣告不比報紙的少。
呢個地方點解咁多廣告?我想,這是物質豐裕的結果。當服裝店只有幾款襯衣,鞋店只有幾款皮鞋,文具店只有幾款原子筆,根本沒有賣廣告的必要;反觀今天,超級市場連啤酒、朱古力、香口膠都有十幾種,宣傳便顯得非常重要。競爭愈激烈,宣傳愈重要。
在富裕的社會,廣告蔓延似乎是不能逆轉的趨勢,我們能夠容忍多少廣告呢?收費報章把廣告推至什麼密度,我們才不願意買?免費報章把廣告推至什麼密度,我們才不願意拿?或許沒有固定的答案,一切都是習慣。有報章賣五成半廣告,便有報章嘗試六成,然後六成半、七成……不斷試探讀者的底線。我們到底有沒有底線?
想一想,平時觀看電視劇,不轉台,顯然覺得廣告長度還「可以接受」,你猜一小時的黃金時段包含多少廣告?八分鐘?十分鐘?十幾分鐘?
今晚年初二,我計過無線電視九時至十時的總廣告時間,是 13 分 35 秒;如果連新聞簡報計算在內,更達 14 分 45 秒。如果我問你,一小時的劇集,中斷了差不多十五分鐘,你認為「可以接受」嗎?我接受唔到囉,不過我仍然在看。
(2012 年 1 月 28 日 信報副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