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執政者的宿命

經理甲問總裁:「我這裡有一新計劃,它能幫公司賺錢,同時綠化環境。去唔去馬?」

總裁說:「我不在乎綠化環境,只在乎盈虧,去馬。」

新計劃開始,公司賺錢之餘,環境得到綠化。

你認為,總裁是否有意綠化環境?(多數人答「否」)

§

經理乙問總裁:「我這裡有一新計劃,它能幫公司賺錢,但會污染環境。去唔去馬?」

總裁說:「我不在乎污染環境,只在乎盈虧,去馬。」

新計劃開始,公司賺錢之餘,環境遭到污染。

你認為,總裁是否有意污染環境?(多數人答「是」)

§

兩個決定,總裁出發點一致,賺錢第一,環境不理。然而,當空氣清新,人人受惠,無人會說「多謝」;當臭氣薰天,污煙蔽日,人們便爭相指摘其缺乏「環保意識」。這種「好事永遠唔關你事,壞事就一定關你事」的不平衡心態,稱為「Knobe effect」,由普林斯頓大學的Joshua Knobe在2003年發現,亦可稱為「副作用效應」(side-effect effect)。

Knobe的研究份屬實驗哲學(experimental philosophy),其實即是哲學味濃的心理學。哲學家喜歡思考「道德」這東西,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道德觀念是與生俱來或後天培養,外在條件如何影響道德判斷等。傳統哲學家愛憑空思考,近年興起的實驗哲學則愛做實驗。

一般以為,某人是否「有意」(intentionally)製造某些後果,應與後果本質無關,只在乎那人的思路。以上實驗證明唔係咁簡單,兩個決定即使出發點一致,其有意/無意的印象很視乎後果的好壞。

Knobe effect其實每天都在社會中反映出來。任何政策,只有受害者大喊反對,從來不見(或少見)受惠者站出來高呼支持。回想2003年沙士兼通縮,負資產業主怨聲載道,卻沒有首次置業人士上街高呼低樓價的好處。現今樓價愈升愈有,人人埋怨政策失靈,賺錢的業主有沒有走出來為高樓價護航?

好事不會歸功政府,壞事卻一定歸咎政府,這是執政者的宿命。

(2012 年 10 月 29 日 信報副刋)

1 則留言:

  1. 其實這樣是分析不全,正如例子所示,這不只發生在政府身上,對一般人(如經理)也是一樣的。

    實質上應以普通法中「duty of care」理解,人在行事時有責任照顧鄰人,不對別人造成傷害。根據這個原則,你的行為有利於人固然好,無益無害亦沒所謂,但如果有害於人的話,就要負責任。

    套用duty of care,經理無視污染去搞計劃,無論是否他的本意,他本來就要負責任。因為身為負責人,他有責任在同意一個計劃之前,考慮清楚對其他人可能造成的影響。

    回覆刪除